2022年9月29日 星期四

 孩子眼中的作曲家們音樂藝術療育中的過渡性客體


A君很愛收集作曲家,他收集了大約70多位作曲家。雖還不熟識各作曲家的生平及生卒年,但因著這個收集,老師、A君跟這些作曲家們形成了一個有趣的練習團隊,A君在學習鋼琴上需要的能力,由作曲家們代替老師,提醒著個案做到。


在課堂中,A君跟老師討論著練習時需要注意的地方~

老師:這裡我們會需要注意指法,作曲家裡面誰指法比較厲害?

A君:我覺得喬布林可以 (過往的學習經驗,讓A君記得在練習作曲家喬布林的曲子時,花了許多時間練習指法)

老師:對!喬布林是我們的指法專家,那這次練習時,別忘了請他幫忙!


對話中,作曲家成為了過渡性客體,A君需要的能力,因為認同作曲家有這個能力,因而讓A君在練習時,能夠自發性的注意到 (看到作曲家喬布林,就知道要注意指法,進而在練習中內化注意指法的需求。


在這個狀態下 (我雖然還沒做到,但作曲家喬布林會幫忙),讓A君在練習上的焦慮降低,也因為認同及內化,在練習時,會開始自發性的注意。這在學習過程中,可以避免老師因重複提醒或指責,讓學生產生防衛而出現阻抗或焦慮。也因為這些過渡性客體,A君會開始思考在練習中需要哪位作曲家 (的能力來協助他。過渡性客體提供了一個舒緩的「中間地帶」,讓A君由被動地被要求,逐漸轉向成為自發性地知道自己要注意的地方。


*註:「中間地帶」溫尼考特(Donald Woods Winnicott,英國兒童心理學家、精神分析學家)在客體關係理論中所提出之名詞,意指在想像及現實世界中,未被定義的一個狀態,有助孩子發展在人際關係中真實和創造的能力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  孩子眼中的作曲家們 ~  音樂藝術療育中的過渡性客體 A 君很愛收集作曲家,他收集了大約 70 多位作曲家。雖還不熟識各作曲家的生平及生卒年,但因著這個收集,老師、 A 君跟這些作曲家們形成了一個有趣的練習團隊, A 君在學習鋼琴上需要的能力,由作曲家們代替老師,提醒著個案做...